经过60年的奋斗和拼搏,桂林公路交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世界旅游名城桂林为中心的公路网络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个“第一”
桂林公路管理局是与共和国同年诞生的。上海至郑州物流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长年战乱,加之年久失修,桂林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几乎处于瘫痪的边缘。公路通车总里程仅为493公里,且都是土路,标准低、质量差,晴通雨阻,迫切需要整修。
在桂林公路人的艰苦奋斗下,1987年,广西第一条由旧路改造的二级公路——桂林至阳朔公路在桂林建成。3年后,广西第一条一级公路——桂林至灵川公路也在桂林建成通车。桂林公路人再接再历,在1997年又建成了引以为豪的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这3个“第一”,让桂林公路人骄傲不已。
回顾过去一甲子的峥嵘岁月,桂林公路人是可以自豪的——到2008年底,桂林境内已拥有公路10 9 76公里,是1 9 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2.3倍,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39.48公里。 上海至郑州专线
其中二级以上公路1515.8公里,占总里程的13.81%。全市133个乡镇100%通公路,100%通油路,1655个行政村中有1612个通公路,通达率为97.4%,通油路率为43.1%。以桂林为中心向12个县城、出省通道辐射的高等级公路网已基本形成。如今,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像一条条血脉,为桂林这块极具发展潜力的土地注入了无限活力,孕育着勃勃生机。
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桂林已成为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重要陆路交通枢纽之一,国道321、322、323穿境而过,桂林市段已改建成高等级公路,还相继建成了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兴安至全州至黄沙河高速公路、桂林绕城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8.87公里。
2004年开始,桂林公路管理局实施以“消除隐患,珍惜生命”为主题的安全保障工程,先后投资3646万元对所管辖的国道321、322、323,省道201、202、305、306等公路上的急弯、陡坡、临江(河)、临崖、视距不良等险要路段进行安全保障综合整治,设置钢筋混凝土护栏、缆索护栏、浅水沟,整治陡坡,开挖视距平台,完善公路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提高公路的安全行车防护能力。
60年来,桂林的公路养护工作经历了由弱到强、由粗到精的历史过程。桂林公路人还创造了公路养护精细化管理的经验,提出行车舒适化、路面清洁化、路肩草坪美化、道口标准化、路田分隔化、边坡线条化、养护机械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八化”标准。他们坚持以建设促发展,以改造上等级,以养护保畅通为工作原则;以路面养护为中心,以为社会大众提供安全、舒适、畅通、美化为工作目标,大力实施公路绿化工程和安保工程,消除隐患,关爱生命,以人为本,以车为本,创建和谐公路。
如今的桂林公路,路面平整畅捷,两侧风景如画,安全设施齐全醒目,宛如一条条彩带在城乡间飘荡。
这里有扇文明之窗
上海至郑州货运公司
60年来,桂林公路人不仅修起了“金光大道”,更铸就了“文明丰碑”。建设和谐公路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战斗,更是一次迈向文明的征程。
桂林公路管理局历任领导班子恪尽职守、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创建广西一流公路局作为全局的奋斗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发扬“团结拼搏、追求卓越、务实创新、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在公路养、建、管、征、创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公路交通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了和谐的公路交通环境。 12个县和两个小时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流行的一句话。
上海至郑州物流公司
桂林是广西通往中原各省的北大门,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最近10年,桂林公路交通建设驶入了“快车道”,桂林公路管理局为重点抓好公路网络建设,努力打造以桂林为中心、通往12个县城的“两小时交通”工程,同时加大桂林周边出省、旅游景区通道建设,着力完善国省干线路网,形成了以二级公路为主体的公路交通网络。
交通行业是改革开放最早的行业之一,投融资改革的推进、“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统贷统还”等重大政策的创新,无不给桂林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桂林先后利用贷款15.3亿元,对600多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实施了大规模升级改造,极大地提升了公路的通行能力。
路之所达,富裕所达。千年封闭的乡村迎来了天南地北的游客。在桂林市区一家旅行社工作的肖女士对此深有体会。她说:“刚到旅行社工作的时候,桂林还没有高等级公路,游漓江到阳朔转转也要一整天,坐车要四五个小时,特别是龙脊梯田、龙胜温泉等知名景区,山区公路让旅游成了受罪。现在二级公路、高速公路建成后,我们的旅游大巴可以快捷地前往桂林绝大部分景点,这着实让我们旅行社高兴了很久。”
四通八达的城乡公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桂林至兴安一级公路修通后,一些知名旅游、厂矿企业纷纷落户桂林。
路之所达,思想所达。路通了,人们的生活半径扩大了,眼界开阔了,惦记的不仅仅是秋后的收成,更有国内外市场的行情。体会最深的当数兴安县大溶江的果农。修路之前,葡萄熟了运不出去,只能在本地销售。碰上丰收年,许多水果因公路不畅无法及时运销,只能烂在树上。现在,路通了,销路畅了,山里的水果也有了品牌,销往全国各地。
公路上的“八化”标准
解放初期,桂林的公路都是砂石路,晴通雨阻,谈不上等级。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10年,公路路况有了很大变化。桂林公路管理局管养的3条国道、6条省道、29条县道、5条乡道和3条专用公路全部达到了四级以上的标准,路面不是水泥就是柏油。在这1752公里路段中,一级公路达到128.47公里,二级公路也有867.6公里。到2008年底,桂林公路管理局管养路段的好路率达85%,国省干线好路率达87.36%,差路率为0。
已在公路养护部门工作了30年的蒋承峥亲身经历了公路养护的跨跃式发展。他说,从砂石路面养护的铺砂回砂,到后来采用机械化操作摊铺、修补路面,公路的养护技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的资金投入和技术革新,养护工人再也不用进行“手拿簸箕肩挑砂”的原始型作业,综合养护车、洒水车、装载机、压路机??公路养护队伍早已是“机械化部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