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专线 |
|
|
联系我们 |
|
电话: |
021-66083649 |
|
021-66083796 |
|
021-66083797 |
传真: |
021-66082638 |
手机: |
15601851830 |
|
13166003633 |
邮箱: |
wuliuqiye@126.com |
|
|
|
|
新闻中心 |
|
重走滇缅路的记者找到老虎嘴 |
来源:http://www.zhengzhouwl.cn/ 发布时间:2015-7-15 点击数: |
|
《愚公移山》中所画的妇女小孩上工地的情景,符合修筑滇缅路的实际吗?记者重走滇缅公路发现,它完全如实反映了当时几乎全民动员修路的场景。“我们村里,八九岁的娃娃去修路的就有四五个。”上海到郑州物流在滇缅公路新修路段的起点——云南漾濞县,89岁的修路老民夫马树华说,当时全县动员修路,家里有钱、殷实的,还可以雇人出役;许多没钱的人家如果派不出壮丁,就只有让妇女、娃娃上工地。不仅如此,《愚公移山》中描绘的那些简陋的修路工具——铁耙、小车、拉车的牲畜,也是完全符合史实的。“修筑滇缅公路,几乎没有任何先进施工机械,仅靠双手和简单工具完成。”唐伯明告诉记者。 石碾子——对于这种简陋的修路工具,86岁的老民夫黄炳祥记忆犹新。“八九个人才能拉动,一出事故就要人命。我一个姓许的工友就被它碾压死了。”新华社记者此次重走滇缅公路,见到了石碾子的真实面目。它是重达数吨的巨大石轮,用木架牵引,是当年修筑滇缅路的常用工具。“它沉重、简陋,很难操作,一旦遇上险路、陡坡经常发生事故。”漾濞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朱应讯说,上海到郑州物流修路时的事故率和民夫伤亡率都很高。许多路,是悬崖峭壁上生生“抠”出来的。例如著名的“老虎嘴”,就是在怒江峡谷西岸的悬崖上硬挖出来的一个豁口,成为了来往滇缅路上重要桥梁——惠通桥的必经之地。http://www.zhengzhouwl.cn/ 70多年后的今天,重走滇缅路的记者找到老虎嘴,尽管路面更宽了,路况更好了,仍然觉得颇为凶险。它一侧是峭壁悬崖,另一侧就是汹涌奔腾的怒江。头顶上千钧巨岩突出,状如虎口,仿佛随时都可以把车辆吞噬。当年筑路的艰辛可想而知。“如今,当我们站在《愚公移山》前,仍然能感到作者澎湃的激情。”韩鹏说,只有记住滇缅公路的历史,才能读懂大师的这幅画作——它不只是一个古老的神话,而是一个伟大东方民族追求自由的史诗。http://www.zhengzhouwl.cn/ |
|
|